每個人會有自己的安全距離,隨著不同人的靠近,界線不同;
生活中卻不乏冒失青仔叢拿捏失了分寸,被侵犯的不舒服油然而生。
(我自己最近做了非常失禮的舉動,沙發馬鈴薯以腳底板叫人的壞習慣,讓我懊惱到現在還如梗在喉。)

舉例來說:
排隊買票再常見不過了,總是有人貼靠很近,甚至產生碰撞,
提款機領錢時,後方陌生人的靠近更是讓人不安;
小方桌的午餐,好像一低頭就食就跟對面的人要接吻;
朋友的朋友(的朋友),言談之間習慣的碰觸對話者的身體,
台北車站地下室沒動線的人四面八方摩肩擦踵,更讓我矮由;

個人汽球(personal bubble)
每個人都有個人的泡沫,就好像在身體周圍建立起無形的防護區。
美國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更定義了四個個人空間
在他的經典的一本書‘The Hidden Dimension‘ (1966年)
1.親密的朋友和熟人,45公分
2.一般朋友,45公分到120公分的距離
3.應酬空間,120公分至360公分
4.公共空間陌生人,360公分以外


大辣辣如我,也有「自我空間」。
湯姆‧克魯斯飾演的世界大戰中,在車上哥哥對瑞秋說,這是他的安全空間;
讓我印象超深刻,時而直接嚴肅對身邊的朋友說:「你不要離我那麼近,遠一點。」,
熟識的人就知道不是他的問題,但是對不常接觸的非陌生人,我則默默的後退,
「你幹麻怕我,我又不會咬你。」
這樣的回應,我知道對方可能尷尬不舒服,但你的靠近會我更不安。

很抱歉,我不習慣人家靠那麼近!
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泡泡,基本的交往不可能時時拿尺測量,
「個人汽球」的臨界點自己最清楚,
三更半夜的異性來電,挾友誼之名滲透打探,酬酢飯局的勾肩搭背,
不要傻不愣凳還問為什麼他可以你不可以?因人而異好嗎~~
習慣後退一步,不讓人有被窺探的不安,這樣禮貌些。
想「零距離」前,保持距離可能比較安全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霹靂花.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